面對拜登政府新保守主義的徹底失敗,留下一個爛攤子,美國總統特朗普還可以施展甚麼策略,以及可得到甚麼好處呢?
由列根到拜登政府,美國一直奉行霸權主義,成功解體蘇聯之後,執行美國為世界定下的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」(Rules-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),不接受的國家就會被毀滅,人們都看到了伊拉克薩達姆、利比亞卡達菲、敍利亞巴沙爾‧阿薩德等政權的命運。
不過,自從俄羅斯總統普京2000年上台,以及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,美國霸權逐漸面對俄國的軍事再強大,以及中國的和平崛起,拜登政府的新保守主義思維,不能容許中、俄挑戰美國霸權,因此不斷打壓兩國,更不惜同時對付中、俄,但已證實根本行不通。
拉攏俄國 孤立中國
特朗普今年初重返白宮,已經意識到要令美國再次偉大,就要聯俄抗中,而推動俄烏議和,便是要終結這場代理人戰爭,不再損害美國利益,同時拉攏俄羅斯不要親中,冀能團結包括俄羅斯的西方力量孤立中國,令美國再工業化,擺脫經濟危機,繼續帶領全球。
單單從特朗普在軍事上與俄羅斯緩和緊張關係,在經濟上與中國博弈,就可看出他理解到國際地緣政治已出現多極化,或起碼三極化的現象。特朗普急於與俄羅斯就俄烏戰爭達成和議,是他明白到美國在軍事及經濟上都無法壓倒俄羅斯,如今只好拉攏俄國,希望它在中美經濟博弈中不要支持中國。
特朗普政府最冒險的一招,是透過徵收「對等關稅」,迫使各國孤立中國;利用美國巨大的消費市場,迫使各國與中國脫鈎斷鏈。對沖基金名宿、特朗普的支持者比爾‧阿克曼(Bill Ackman),就批評特朗普選擇在不合適的時間,使用了這不合適的手段。針對4月2日特朗普使出關稅大招,他認為美國政府將會喪失公信力,製造全球經濟核爆式嚴冬。即使到了最近,他還批評特氏雖然暫緩徵收對等關稅90天(相信是因應他的批評而作出改變),但仍徵收10%「基準關稅」,同時把對中國的對等關稅增至145%,招致中國對美國商品關稅提高至125%的報復。
阿克曼建議中美雙方撤銷這一切,暫緩脫鈎,讓美國商貿企業回到原來的供應鏈,避免雙方特別是中小企業承擔不起關稅震盪而破產。雖然中美企業會各自邁向互相減少依賴甚至脫鈎,但目前可將大災難緩和為長遠博弈。
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

版權所有 ©2025 ON.CC (BVI) LTD.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