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報訊】針灸是傳統中醫的常見治療法,衞生署昨日公布一宗懷疑中醫師未按指引防止感染、致病人染「食肉菌」而須截肢個案,中醫業界均表愕然,香港中醫師權益總工會理事長、註冊中醫師徐澤昌形容事件「不幸」,但亦指出中醫與其他醫療行業類似,若有出現類似懷疑專業失當的情況,需要先判斷涉事醫師「盡責未」,例如有否妥善進行消毒等,但醫療程序涉及風險,就算醫師已經盡其責任,亦有可能出現意外。
醫師手指不能接觸「針身」
徐續指,在港註冊的中醫師需要接受專業培訓,包括於課程中學習有關針灸的消毒理論知識。以他大學為例,課程中的「針灸」被分為「針法」及「灸法」,當中有一整個單元講解消毒程序。
而本地監管機構亦有就針灸消毒方面有明確指引,包括要求施針期間,醫師手指不能接觸「針身」,即會穿進病人體內的部分,只能透過酒精消毒棉球接觸。
註冊中醫師曾貴賢亦對事件表示驚訝,認為若有按程序消毒,一般針灸會出現感染的機會很少。她指出,中醫針灸前要進行「3方面」消毒,包括對針具及器皿、施針位置,以及提供治療地方的設施要通風,亦建議用上「一次性」床單。而中醫師施針前亦需要詳細問診,了解病人有否進行手術、所服用的藥物等。若病人患有糖尿病則要小心,因其傷口則會較難「埋口」,若針後傷口出血亦要再次消毒。同時亦要注意針是否有妥善儲存、其包裝有否被污染等。

版權所有 ©2025 ON.CC (BVI) LTD.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