損飲食業2萬人生計 促煞停機制
近年本港大肆輸入外勞圖解人手荒,但卻間接打爛本地勞工飯碗,尤其是中高齡就業者。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接獲不少中高齡打工仔求助,他們大都從事服務業基層工作,近年公司紛紛聘請外勞任職清潔、洗碗等,有17年年資的本地勞工反被減薪、其後職位更被外勞取代。政府「行業輸入外勞計劃」及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」數據顯示,當局迄今已就飲食業輸入的外勞已達2.1萬人,當中約一萬人是廚師、8,500多名侍應及2,000多名洗碗工。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 對上述情況感十分失望,促政府考慮收緊或煞停輸入外勞計劃,或設立相關政策和機制來保障本地年長勞工的就業。
政府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,本港人口老化,65歲以上勞動人口的數量已從2011年的57,100人增加至2024年4月的230,400人,就業率亦從6.5%上升至13.6%,不過,中高齡打工仔就業不易,近年更因輸入外勞計劃變成職場邊緣人。
17年年資逼減薪
67歲的霞姐在餐廳任清潔雜工多年,但其公司自今年2月6日起開始輸入外地勞工,她指,公司至今輸入了6位外勞,自己的工作時長則逐步被削減,工資亦隨之減少。2月14日,霞姐在被迫減薪後,因無法承擔生活開支而選擇辭職,之後得知自己的崗位已被外地勞工取代。霞姐早在2007年5月13日已受聘這間九龍區的食店,工作時長為每日8小時,月薪約1.65萬元,過去17年中,她從未享受過年假、法定假期、有薪病假,公司也未為自己供強積金,豈料最後連飯碗也保不住。
另一曾任連鎖餐廳廚房助理的66歲王先生,自今年2月20日至3月8日在該連鎖餐廳工作,每日工作8小時有同事提及,很快有外地勞工到位,最好提前找好工作。翌日(9日)王本想向公司請假另尋新工,同日卻被公司剔離「報更群組」。他致電分區經理查詢,對方一度表示遲些會安排王先生去其他區分店工作,其後卻不了了之。
外勞湧港,餐飲業已成為本地勞工被「驅逐」的重災區,吳衛東 指出,年長打工仔在就業市場中本身就處於劣勢,若政府不對外勞人數設置上限則會壓迫年長勞工的競爭力。他促請政府考慮收緊或煞停輸入外勞,或設立相關政策和機制來保障本地年長勞工的就業,特別是在飲食業和建造業這兩個輸入外勞較多的行業。

版權所有 ©2025 ON.CC (BVI) LTD.
All rights reserved.